在我們周圍,越來越多的人正面臨著聽力損失的風險,這不只是一個感官功能的缺陷,而且還會導致語言障礙,除了難以融入主流社會、影響學習和社交活動之外,還對人的思維方式、智能結構、精神心理活動產生影響,給個人和家庭帶來諸多的困難。所以,科學愛耳護耳已經成為公共衛生的關注熱點。
聽力障礙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耳聽覺功能損失,表現為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054萬,占全國殘疾人的30%以上,其中0-6歲的聽力殘疾兒童約有13.7萬人,每年至少有2萬名新生兒罹患聽力障礙。兒童期是聽覺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聽力殘疾導致兒童言語發育障礙并影響其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為了提升公眾的愛耳護耳意識,喚醒公眾關注聽力健康,1998年3月,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關于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近年來,隨著殘疾人康復優惠政策的不斷出臺和完善以及各類康復救助項目的實施,更多聽障兒童的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回歸了有聲世界。我們堅信,在政府、社會、公益等各方面努力下,科學愛耳護耳,一定會實現主動健康,我們一定會聽到更加美妙的聲音。(張改清)